close


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



牛勝先,師承李天驥,担任大陸太極拳國家代表隊總教練多年。
“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,我的形意拳不能再毀在你們手中”。這是老師在70年代末教育我們一位同學所說的話,原因是我的這位同學將要代表北京參加全國比賽,這次比賽必須是選拔五項才成,我的這位同學一時湊不上五項,就想拔形意拳,他來請示老師,恰巧我在老師家,老師對這位同學不客氣的說:“你們已經毀了我的太極拳,我的形意拳不能再毀在你們手中”。老師爲什麽要這麽說呢?當時北京出現了擺步多少度,弓步多少度,這麽一個角度,那麽一個角度,這是一些知識份子提出來的角度問題,老師見他們這麽一說,就立即回答他們:“照你們這個說法,我也沒法練了”。這些同學不是在基本技術上下大功夫,而是在角度上下了大功夫,比如他們的腰腿不好,就應該在腰腿上下功夫,可是他們不在腰腿上下功夫,而是在角度上找齊,這樣一來把太極拳的方向引向歧途,一趟簡化太極拳,竟搞得龍生九子,九子九樣,一個老師教的學生,可學生各有各的理解,爲此老師組建了家庭班,強調在家庭班統一簡化太極拳,於是我們十幾位同學又重新下功夫練簡化太極拳,由老師一個一個的糾正動作。家庭班雖然人數不多,但改起來也很難,不少同學不肯放棄自己的練法,老師無論怎麽改,他該怎麽練還是怎麽練。儘管如此,還是改出了兩三個接近老師要求的人,他們才是簡化太極拳第二代真正的代表。

1996年老師與世長辭了,簡化太極拳的創始人沒有了,以簡化太極拳爲基礎的88式、66式、48式、42式等等就各有各的發展了,發展到今天,連我這個跟老師多年的學生,竟然也不認識今天的42式太極拳、太極劍了,他們把國家体委系統,以老師爲楷模的太極拳練的軟、散、懶、亂,沒有哪一個動作合乎規範,除了腰腿好些外,幾乎沒有什麽太極拳的味道,完完全全是一種長拳慢練的新品種。含胸、斂臀、功架取中,這本是太極拳的最重要的基本要求,而他們放棄了,他們是挺胸、撅臀、蹲著練,這些原則的錯誤爲什麽會出現呢?根就在專業學院、大學的教授那裏,他們自己這麽練,培養了一批運動員這麽練,又相應的培養了一批裁判員,誰不挺胸,誰不撅臀,誰不蹲的很低,他們就不給高分,於是乎不少人本來對太極拳的認識就馬虎,這樣一來都跟著跑,他們根本不清楚,斂住臀根本就蹲不低這個道理,所以一個蹲大家都蹲。爲什麽會出現挺胸、撅臀、蹲著練呢?

問題的根在那些專家教授身上,這些以長拳、少林拳爲基業的專家、教授位一夜之間竟成了太極拳界的權威,他們根本不瞭解:太極拳、長拳、少林拳是根本要求不同的拳種。兩種拳派的風格,誰改誰都得脫胎換骨,因爲他們自身都是專家、教授,誰又去監督他們脫胎換骨呢?因此以訛傳訛,就使這些撅臀、挺胸、蹲著練的太極拳,堂而皇之的出籠了,因爲教授是長拳出身,運動員是長拳出身,裁判員是長拳出身,這種長拳慢練的太極拳自然是很容易接受,大家都這麽練,竟使得不撅臀、不挺胸、不蹲著練的人無地自容了,這真是天大的笑話,真同德國的一位老政治家所說“謠言千遍,就是真理”異曲同工。面對這樣的太極拳局面,誰有回天之術改之,當然是懂業務的領導,如果專業院校的領導能認識到這種太極拳是長拳慢練,並下決心讓全國的太極專家來共同會診,太極拳在我們這一代就還有希望,否則長拳慢練的太極拳就會一代一代傳下去,使後人不知長拳、少林拳和太極拳、形意拳、八卦掌有什麽區別,我們都將成爲葬送中國太極拳的罪人。衆所周知,一個糖炒栗子,還有它嚴格的傳統工藝,何況博大精深的的太極拳。古人提醒我們,練拳是要求極嚴的,“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”,一個含胸、功架取中,一個挺胸、撅臀、蹲著練拳,差之何止毫釐,謬之何止千里。

我爲求太極拳之真諦,等老師十三年,心誠所至,金石爲開,我終於在75年有機會重新跟老師學
拳,老師讓我把過去練了二十二年東西全丟掉,從零開始,從頭重新學拳。我通過十幾年的努力,終
於太極、形意、八卦脫俗,回顧一下成功之路,沒有一樣是順利的,都是久經磨練。如太極拳,一個
二十四式,老師給我糾正無數遍而成功,如形意拳一個劈拳,我抓了六年而勁整,如八卦掌前四掌我
整整練了四年,老師又重新給我糾正而成功,我這三大拳都是二進宮而苦練成功的。今天我不能瞪著
眼看著有人毀我老師的太極拳,凡是挺胸、撅臀、蹲著練太極拳者請住手,還我太極之真面目。

我於2003年寫的《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》在博武網發表後,得到了許多朋友的支援和喜愛。不少人來信來電,希望我繼續寫太極拳方面的文章。但由於我後來較忙,一直抽不出時間坐下來寫作。最近才總算稍有了些閒暇,於是抓緊時間寫了此文,作爲《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》一文的補充,不當之處肯定不少,請行家裏手指正。

  俗語說,沒有規矩不成方圓,說明我們不管做什麽工作都要有嚴格的規矩。不按著本行本業的規矩,肯定辦不好本行本業的事。比如四川成都陳麻婆的豆腐,那麽簡單的一道菜,各家有各家的做法
,但都做不出陳麻婆的豆腐本味來,就是因爲沒有陳麻婆的方法和規矩。更何況太極拳是一個泱泱大拳,是三大內家拳之一的上乘功夫、上乘拳術,沒有規矩能學得好嗎?沒有繼承能發展得了嗎?真正的太極拳功夫是“陽春白雪”,不下些決斷的大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它的真諦的,不出些血本也休想進入它的殿堂。太極拳是道家養生文化和道家武術文化的産物。從歷史溯源來看,太極拳經老子、尹喜、麻衣道人李和、陳搏、火龍真人鄭思遠、張三豐等歷代祖師逐漸發展而成。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講“虛其心,實其腹”,而太極拳從始至終都要求虛心、實腹;老子講“至虛極,守靜篤”,而練太極拳也講求動中求靜。由此可見,太極拳處處合於道,屬於道家養生文化和道家武術文化。但現在絕大多數太極拳練習者,包括很多專家教授、七八九段,都沒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根本做不到太極拳的規矩。或是一知半解,嘴上說說而已,實際做起來卻根本不是那麽回事。我將在以下問題上一個一個地說明“你們如何毀了我的太極拳”。

一、樁功
  樁功是練好太極拳的首要問題。沒有樁功的太極拳好比建在沙灘上的樓房,風一吹便倒,由此可見樁功的重要。那麽練太極拳要站哪些樁功呢?太極拳樁功很多,有開合樁、下蹲樁、馬步樁、手揮琵琶樁、提手上式樁、白鶴亮翅樁等等,實際上每個太極拳的動作就是一個樁。要把樁功練得一般人兩三個乃至三五個都推不動、拉不動,多棒的小夥子,也休想擡起胳膊來,才算基本達到太極樁功的要求。而現在從各體育大學院校到省市武術隊的專業教練,以及各地的太極拳輔導站的教練員、輔導員們,根本不教學者練樁,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什麽是站樁。據這些教練員、輔導員們講,出光碟的那些專家教授,都不談太極拳站樁的問題,叫我們知道什麽?所以我說那些練太極拳不站樁、不懂站樁、或說站樁沒用的專家教授們、七八九段們,毀了太極拳的根子!

  1978年,我所在的單位和另一單位發生矛盾。我的單位蓋房挖地基,另一單位要拆房。爲了拿證據,我們派人把對方拆房的情形照了下來,結果對方派人搶相機,雙方因此發生了武鬥。個別人爲了將矛盾鬧大,隔著房子往人群裏扔磚頭,在場的幾十人立即發生了騷亂。對方一些人見我很瘦,又是專管這個廠子搬遷的負責人,於是想把我推進地基溝裏。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,十幾個人就是推我不動。他們又派了兩個一米八以上的大個子,每人架著我的一隻胳膊,想把我架出去打,但任憑他們怎麽架也架不動。後來他們改變主意,幾十人一齊喊著口號從後向前推我,結果他們的一個人迎面和我撞上,立即應聲倒地。那天我們被對方打傷了十幾個人,而我卻安然無恙。試想如果不是我練武術有樁功,怕是要吃大虧。練功夫,不是專門爲了打人,但關鍵時刻要能自衛,這才是至關重要的。如果我也練這些不站樁的太極拳,那天的後果就不堪設想了。
  
二、頭部功夫
  練太極拳對頭部的要求是,頭容正直,下頦微裏收。名曰:虛領頂勁,下頦微一收,氣貫於頂。如果推手發人時差了頭頂懸之勁,就可能發不動,或發不遠。有了這頭頂懸的勁,就可能發得動,或發得很漂亮。所以虛領頂勁不可少。面部表情要自然,不可嘻皮笑臉,也不能齜牙咧嘴(練形意拳、八卦掌也是同樣的要求)。總之不管多難多易,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,好像什麽事也沒發生那樣。
  
三、眼部功夫
  練太極拳時,眼神從始至終都要配合動作。該看前方時要看前方,該看前手時要看前手。不管看哪里,都要讓人覺著自然得體。不能該看前手時看了後手,該看右手時看了左手。如白鶴亮翅,定式後應看正前方;又如左野馬分鬃,抱球時右手在上左手在下,眼應看上面右手食指。當左腳邁出去,慢慢落實成左弓步時,左手也同時到左胸前,右手停於右胯旁,這時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。眼看左手時,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,而是要兩眼有神注視前手。更爲難做的是,不論一趟太極拳有多少動作,練10分鐘、 20分鐘乃至30分鐘、40分鐘,眼都不眨一下。我的恩師練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。
  練眼也專門有練眼之功,如香火頭練眼功、提渣滓練眼功、看太陽練眼功、看月亮練眼功等。日後我再專門談練眼的功夫,可以讓大家把眼練得能看夏天中午12點的太陽數分鐘乃至更長。

四、鼻子呼吸之功
  練太極拳從始至終應呼吸自然。練時配合動作呼和吸,使呼吸慢慢拉長。呼和吸應以耳朵聽不見爲佳,而且呼吸不能有間斷。須知練太極拳不同練早操的二八呼、四八呼,而是要根據動作的難度大小、長短配合呼吸。從起式到收式,都應是起吸落呼、收吸放呼。久而久之,就可使動作和呼吸結合上。再加緊下大功夫,就能達到氣與勁合的境地。當然還有更爲高深的呼吸功夫,即練著練著太極拳,突然感覺耳旁如打了一聲雷,不覺自己有呼吸,這就是胎息。如果經常能達到胎息的境界,長壽是定然無疑的。不過這種呼吸,現在練太極拳的專家教授們、七八九段們,恐怕是知者甚少了。要想學會如此境界的呼吸,速找明師虛心求教,可能還能學到。
  
五、耳之功夫
  一般人可能會問,練太極拳與耳朵有什麽關係?又不是和人比武,要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。請聽聽我講的耳在太極拳中的作用,可能會有所幫助。前面談了呼吸是耳朵聽不見的呼吸,那麽耳朵聽什麽呢?我認爲耳要聽蟬鳴。什麽是蟬鳴?蟬鳴即我們稍一靜,大腦中發出的“而”的聲音。只要能排除雜念,神不外散,專注地聽蟬鳴,久而久之,刹那間耳邊“嘩啦”一聲,如同雷聲,就入靜了。此時,只知練拳,不知其他,見如不見。見人如不見,見物如不見,見一切如不見。這就是練太極拳所講的動中求靜的最佳效果。久靜而生動,此動不是練太極拳動作的動,而是一點真陽在動,這一點真陽即是無念而自舉的動(所以要練真正的太極拳,尤其是養生功,不能集體在一起,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練,關鍵就在於此。這個怕是一萬個練太極拳的也沒幾個懂的,更別說什麽太極拳專家教授、七八九段)。真陽一動就得會收,這收氣之法,不是得真傳者,也絕對不知道。真陽一動,要用小周天收氣之法收之。氣越收越足,真陽越動越勤、越堅、越硬,直至七個小周天都收不住,即改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之功。七個無孔笛也收不住、降不了,速開通奇經八脈。八脈開通身屬陽,準備下手采小藥。當我們練著練著突然覺得一點真陽要奪關而出,千鈞一髮之際,要會勒陽關,調外藥,調到藥産神知,此時要會上下任督接連之法,速用寶劍斬插之,這叫做寶劍插在三江口,管叫黃河水倒流,風吹之,火化之。采完藥後,再行牢牢封固,這種功夫才是張三豐祖師傳下來的太極拳功夫。不論楊、吳、陳、孫、武、李,誰懂這種功夫,才算得“下手煉精化氣”之真傳,得太極拳之真傳。

  不少練太極、形意、八卦的名師都說會“煉精化氣”,也可能他們不願寫在書本上,但在我看來,那麽多練太極、形意、八卦、武當劍的,也只是會說說名詞而已,實際都不會。如果真會,就不會說站著三體式能結丹、站著三體式能采藥的外行話,就不會說“煉精化氣”的外行話。“煉精化氣”前面還得加上兩個字,“下手煉精化氣”才是行話。上面所說的功夫在公園裏練行嗎?當著人練行嗎?不行。采藥歸爐後,還有許多功夫,因爲這裏重點是講太極拳,所以我只介紹一下名稱,分別有:提渣滓、卯酉周天、歙聚祖氣、蜇藏氣穴、提踵呼吸、點穴固丹、虛室生白、六根震動、大藥過關、養育聖胎、出陽神、撒手九年之功等等。這說明太極拳確實屬於道家而不屬於別的哪門哪派。歷代太極祖師可能怕日後有背叛者、不忠者,他們往往不說太極拳是出自道家,而說是出於自己那家那派,所以不傳下手煉精化氣、轉手煉氣化神、了手煉神還虛、撒手煉虛合道等功。如果誰說太極拳是他們家創的,就請他把這些功夫一一說清楚。以上我主要講的是男子練法,至於女子練法今後有機會再另寫一篇。還有年少有年少的練法,年老有年老的練法,有病有有病的練法,沒病有沒病的練法,不能概而論之。
  
六、舌部功夫
  練太極拳從預備式開始就要舌尖倒卷,上頂天池穴。舌根部有兩個穴位,左爲金井,右爲石泉。隨著動作慢慢運行,舌下兩穴會分泌唾液,這唾液行話爲“玉液 ” (靜中得來的此液爲丹)。唾液不是有了就咽,而是要待整套太極拳練完後唾液滿口時再吮吞下咽。會吮吞者,唾液直入任脈,不會吮吞則直入腸胃。入任脈則利陽精,久而久之能使腎機能強壯,使身體越來越棒。以五行相生而論:腎屬水,腎臟無病,腎水足,水可生木;肝在五行中屬木,腎無病利於養肝臟,肝屬木,木又生火;心在五行中屬火,肝氣足又利於心,心屬火,火又生土;心臟無病又利於脾胃,脾胃在五行中屬土,土又生金;在五行中肺屬金,脾胃無病又利於肺腑,肺屬金,金生水,肺腑無病又利於腎臟。此謂五行相生之理,有相生就有相克,這是辯證的關係。五行相生是順理,而五行相克呢?如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:金克木,金在人身內屬肺,肺腑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木肝之病,木在人身之內屬肝,肝臟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土脾胃之病,土在人身內屬脾胃,脾胃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腎水之病,腎屬水,腎臟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心火之病,火在人身內屬心,心臟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金肺之病。如此相生相剋,迴圈往來,何病之有?此五行相生相剋之理,就是陰陽辯證之理,此理就是典型的道家文化。它充塞宇宙,充塞大地,充塞人身,充塞萬物,也充塞太極、形意、八卦,此理雖簡明,然也不是一個對道家文化思想無知的人可理解的。所以,我斷定太極、形意、八卦出自道家,不屬哪門哪派,要說派就是道家武當派。
  
七、肩部功夫
  練太極拳不論做什麽動作,或起或落,肩是一直下沈的。這種沈不是僵硬之沈,而是自然松沈。不會練拳的人,卻往往認爲沈肩沒什麽作用。肩爲胳膊之根節,肩能松沈,則一般人絕對擡不起你的胳膊來。放人亦然,如果對方身上較沈,那麽自己的肩稍微一端,便立即使不上勁。因爲肩一端,則使胳膊和周身脫節,和肘腕脫節,所以沒有勁力。只有肩一松,使胳膊和全身成爲緊鎖在一起的整體,和肘腕成爲一家,勁力方可好用。先輩把肩稱爲胳膊之根節,而肘爲中節,腕爲梢節,可見沈肩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。練太極拳除下勢等個別動作外,不論練多難的動作,兩肩始終要在一個水平線上。在推手中,肩靠是很有威力的技擊動作。如對方捋我,那正好借對方的捋勁,往對方中部靠去,輕者靠出丈外,重者立即休克,可見沈肩肩靠威力之大。但如今練太極拳者,尤其是專業運動員和公園晨練者,一萬個中也沒見一個會沈肩的,這樣下去太極拳豈不危險。
  
八、肘部功夫
  練太極拳強調沈肩、墜肘。如果肩松沈了,但肘卻微外掀和裏癟,會立即破壞了沈肩的作用,使勁立散。肘爲胳膊之中節,中節出了問題,根節和梢節都會受到影響,使勁不能完整。所以不論野馬分鬃、摟膝拗步還是其他動作,肘都不能外掀和裏扣,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許掀肘。在推手中,肘的殺傷力太過威猛,所以高手往往不願用肘去擊對方。這肘要是頂上,如頂在肋上,就得頂斷幾根肋骨,輕者也得吐血,故推手比賽嚴禁用肘。立肘更厲害,就是砸在對方後背上,也能使對方受不了,何況頂在砸在要害之處。如今的專業運動員和公園晨練者,肘部的問題都比較嚴重,尤其那些不會推手的教太極拳者,根本就不知肘有什麽作用。

九、腕部功夫和指尖功夫
  練太極拳講腕坐、指展,這樣使肩、肘、腕成爲一致的整體。如果肩沈了,肘墜了,腕卻不坐,則使胳膊之勁不能成爲一家,肩肘之勁也就沒有可靠的保障。胳膊作爲上身的兩扇大門,肩、肘、腕必須成爲統一的整體才能運用自如。肩肘腕統一了,指不展勁力也同樣發揮不出來,所以指展的問題也不能小看。發人放人,指在最前方,把人發出去沒有腕滾不行(如擠之勢,腕不滾則不奏效),沒有指尖的抖彈勁也不行。指不展從表演上看也沒有可觀性。太極推手時,指尖應如中醫搭脈一樣,稍一接觸對方,便將對方的勁路、功力大小聽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而我們今天的專業運動員和公園晨練者,都是或出手嬌無力,或出手不見形。更有甚者,把手搞成唱戲演員的“蘭花指”,使人不懂,這手型究竟意味著什麽?太極的指,同樣是太軟了不行(無力),太硬了也不行(勁僵),應是可軟可硬,也就是軟中有硬,硬中有軟。
  
十、兩胳膊之勁
  練太極拳處處體現圓運動,先輩武術家謂之“抱元守一”。這個“一”,我在耳部功夫中已作了說明,這裏再強調一句,這就是先天一氣,先天一氣就是無念的真陽。孫祿堂先生說,“太極皮球也,形意鐵球也”。而今天的許多專業太極拳運動員、專家教授們,別說懂什麽抱元守一,就是兩隻胳膊抱圓都做不好。仔細觀察他們的動作,哪一個不是癟癟楞楞。孫老先生說太極皮球也,指的可不是沒有氣的皮球,而是打足氣的皮球,處處是圓的,讓對方無處下手。如推手時兩隻胳膊掤得很圓,如同皮球,那對方在哪里下手呢?對方無從下手,沒有任何缺陷,這就是抱球應達到的效果。以肩論,肩是圓的,肩下腋內可容一個拳頭;以腰論,腰似車軸,處處運用自如;以背論,背是圓的,背如弓則勁無窮;以襠論,提肛、裹襠,襠是圓的;以腿論,後支撐腿(如弓步)是圓的;以手論,虎口是圓的;以起手落手論,起手是圓弧,落手也是圓弧,用行話說就是“起手要輕靈,落手要沈著”。所謂起手輕靈,落手沈著,即練者並沒著意用勁,卻讓行家看來處處有種內含的暗勁。而如今的太極拳專業運動員,起手飄忽忽,落手忽忽飄,手沒有準星,沒有定向,不知落在什麽地方合適,出手嬌無力,腳下軟綿綿,這能叫上乘功夫的太極拳嗎?有相當多的人認爲,練太極拳嘛,隨便練練,一點勁也不用使。此言謬矣。如果嚴格按照太極拳的規範去練,不挺胸,不提肚,不撅臀,就是一趟二十四式練下來,一般人腿也會發抖。常見太極拳參賽者,腰不會動,或者說腰和四肢配合不上,只是耍胳膊耍腿,雖然練得很慢,但也不是太極拳,只能說是長拳慢練,沒有太極拳的味道,更沒有太極拳的內在之勁。太極味、太極勁比較難練。說軟嘛,軟中有硬;說硬嘛,硬中有軟。軟不是軟綿綿,硬不是硬梆梆。不在明師指導下言傳口授,休想練出太極勁、太極味來。
  
十一、胸部功夫
  練太極拳對胸部的要求極嚴。頭頂了,肘墜了,腕坐了,指展了,但胸一挺就又破壞了上面所說的整體。上面所要求的肩、肘、腕都是勁力下沈的要求,而一挺胸,則氣往上湧停於胸。太極拳要求周身一家,勁一松到腳。氣往上湧,就不可能一松到腳。只有胸微收,氣才能下降丹田。胸微收,又能使背撐圓,使氣貼於背。太極、形意、八卦都要求收胸,就連西洋拳擊,也要求收胸。只有收胸,兩肩之勁才能向前、向左、向右放遠。而挺著胸,勁力就被胸肢解、阻住,不可能放遠。太極拳講神氣收斂入骨,氣貼於背,就必須收胸。所以不收胸不僅使勁力受阻,而且氣不可能沈于丹田。因此不論男女,練太極拳都必須收胸。那麽男的較容易檢查胸部收沒收,女的怎麽檢查呢?檢查女子收胸否,主要看後背是否撐圓。先輩講含蓄在胸,又講胸微收,心窩微收,都是根據道家祖師老子講“虛其心,實其腹”而來的。因此,我認爲,挺胸練太極,就不是太極。誰能收胸,誰才能練對了太極拳。請看我們現在有多少人在練太極拳時能真正做到收胸呢?可惜包括那些專家教授、七八九段,會收胸者絕少。不會收胸,則上身勁力不能一致向下,而受阻于胸,永遠練不成周身一家。  
十二、腹部功夫
  練太極拳,對腹部的要求,講的是氣沈丹田。丹田者,在臍下一寸三。氣沈于丹田,表現出來是腹部圓,氣充於腹。如果提著肚子,說氣沈丹田了,可能嗎?提肚,腹是癟的,癟的就說明氣沒沈于丹田,氣沒沈于丹田,必然上湧於胸,所以提肚、收腹都是練好太極拳的大忌。一個有功夫的太極拳師,氣沈于丹田,腹部被人打上幾拳、踹上幾腳都可以承受。我自己在四十多歲教太極、形意、八卦時,就讓不相信的學生在我腹上打幾拳踹幾腳試試。今後學練太極、形意、八卦者,也可以問問你們的教練、教授、老師,腹上敢不敢讓人打幾拳踹幾腳,沒功夫的就不敢讓你打讓你踹。太極推手更講腹部充實,太極推手高手,如郝家俊先生,用腹部打人,比一般人用手的勁力還大得多。往往他向裏一帶,腹部一彈就能把人擊出丈外,腹部放人的威力,比別人用推和擠還高。
  
十三、腰部功夫
  腰和腹是連在一起的,爲什麽要分開談呢,因爲先輩武術家們多談腰,所以我把腰和腹分開談,爲的是剛才能著重談談腹。練太極拳是腰帶動四肢,腰是一身之主宰。先輩們說,腰似車軸。練太極拳時是腰的左右旋轉帶動手和腳,腰不動則手臂也幾乎沒什麽動作。太極高手由於能合理用腰,故動作常使一般人不覺。須知腰左右旋轉,不是左右擺動、左右扭腰。如果是擺動、扭腰就大錯特錯了。所以說練太極拳一動無不動,一靜無不靜,無不動體現在腰,無不靜體現在心、在腦。還是以左野馬分鬃爲例,左腳邁出著地,腳尖上翹,腳跟著地,兩手左右慢慢分開,表面上看是手在動,而實際是腰在向左慢慢旋轉。如果腰不動,動作立止。又如雲手,表面上看是手在左右運行,而實際是腰在左右旋轉,只是在腰轉到左右時手腕坐腕翻轉了一下而已。如果只是手在運行,腰不會左右旋轉,那只能說是初學太極拳。常見比賽場上的太極拳運動員,只是在耍胳膊耍腿,而不會用腰,實際那不是在練太極拳,那是在瞎比劃。推手更強調腰的功力。如果和人推手,腰痛推得了嗎?腰部沒有功夫,不會前後左右旋轉,對方推來,接得住嗎?因此,我認爲,練太極拳不會用腰帶動四肢運動,就等於不會練太極拳;練太極推手不會用腰發人放人,就等於不會推手。可見腰在練太極拳和太極推手中起著多麽重要的作用。
  
十四、臀部功夫
  練太極拳對斂臀的要求極嚴。從人的全身來看,臀部占了相當關鍵的位置。如果撅臀,就會使全身的勁力在臀部斷開,上下不能相合,以致於周身處處勁力脫節。臀部以下的部位大概要占到全身體重60%以上的比重,如果這麽大的一部分功力練不出來,用不上,那能算把拳練好了嗎?如果撅了臀,周身之功力,被臀肢解,分去了60%以上的比重,那不等於江山損失了60%以上嗎?這剩餘的40%,也不能相合,其中上身又占了30%,兩隻胳膊還能占多少呢?10%。那手放在別人身上,還能有用嗎?從力學的角度看,臀尖相當於箭頭,決定了上身勁力的走向。撅臀則箭頭向後向下,勁力也就向後向下,那麽對手向後推你,不是恰好幫助對手打你自己嗎?內力外力相加,十個有十個就得仰身後倒。相反如果斂住臀,箭頭向前,就能使周身勁力上下相合成爲整體,那麽就能撐住截住對方的推打之力。上面說了,對方如果端肩、挺胸、提肚、撅臀的話,反映到手上的勁就只有10%了,能推動斂臀後周身一體的重量嗎?回答是肯定推不動。如果斂臀後周身完整的勁力再反過去攻擊對方,加上腹部的彈力,就可以輕鬆把對手扔出丈外。前面講了,從頭到腰勁力協調一致向下,臀一斂則周身之勁能一松到腳,使周身上下的勁都成一家,統一落於兩腳,那麽放人、發人時周身統一之勁就能通過合理運用,由腳跟傳到腿,到臀,到腹,到腰,到胸,到肩,到肘,到腕,到手,上下協調一致,由此周身之勁成爲一個完整的體系,這就是臀部收斂的重要性。

那麽請看參加比賽的專業運動員,個個動作蹲得很低,不知道的以爲他們很有功夫,但實際都在撅著屁股,因爲收住臀,就蹲不了那麽低。那麽不會斂臀的是在練太極拳嗎?不是,是在練長拳。近日又加上什麽高難度,完全背離了太極拳的宗旨,練的根本就不是太極拳。爲什麽會出現長拳慢練太極呢?就是因爲那些掌管著各大體育院校、各專業隊的專家教授、七八九段,都是練長拳出身,而長拳的技術要求就是仰臉、挺胸、提肚、撅臀、出手出腿平直。讓他們搞太極拳,只能是要求太極拳向長拳看齊。所以現在凡是不按照這種長拳慢練的打法去參加比賽,根本拿不上分。有人爲了追求名利,只好放棄原則。也有的根本不知什麽是太極,只會跟著跑。不斂臀的所謂太極拳,只能得逞一時,早晚衆人都會知道練太極拳要頭頂、肩沈、肘墜、腕坐、指展、胸含、腹實、臀斂、肛提、功架取中,練起來起手輕靈、落手沈著,剛中寓柔,柔中寓剛,才是太極拳的風格品味。那時練長拳慢練太極的人就無地自容了。我堅信有這麽一天,而這一天不會很遠。

十五、腿部功夫
  前面已經談了樁,這裏講腿,主要是講講弓步的腿功。前面說了撅臀的問題,由於臀斂不住,反映到弓步上就是拔腰。所以如今專業太極拳運動員幾乎百分之百的拔腰,公園晨練者就更不用說了。太極拳的弓步要求是:斂住臀,後腿形成自然的活彎兒,而後膝儘量向外撐,膝和後腳尖成一條線,前弓膝不過腳尖。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才是太極拳的弓步,否則就不是太極拳的弓步。
  
十六、腳部功夫
  練新楊式太極拳,對腳也有極嚴格的要求。以八十八式爲主的體委系統太極拳,包括二十四式、三十二式、四十八式、四十二式、六十六式等等,都是新楊式的太極拳。而新楊式和老楊式在腳的要求上有嚴格的區別。新楊式向前邁步是腳跟先著地,隨著重心的前移,兩手和前腳三家一齊到位。而老楊式是邁步落平腳;新楊式向前邁步是欲進先退,重心後移,前腳尖翹起,腳跟著地,隨著身體的向前運行,前腳外擺約45度落地,而後上後腳。老楊式是原地轉動重心,而後上步;新楊式分腳、蹬腳,是直接提腿分出或蹬出。老楊式是劃弧線分出或蹬出。新楊式無論向前邁步、向後撤步都不允許擡高腳,而是腳經踝關節前進、後撤。解放後國家体委主編的套路,凡屬楊式,均以新架爲主。而今天的參賽運動員根本分不出新架、老架的區別,而是想新就新,想老就老,沒有定向。
  
十七、鏡子
  鏡子是我的恩師李公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教我們練簡化太極拳時,教給我的檢查自己或檢查別人太極拳的動作正確與否的一面鏡子(地點:勞動人民文化宮體育場)。這面鏡子的作用是自己的太極拳動作,別人的太極拳動作,時時刻刻用它來照一照,以免出偏,不論誰練太極拳用這面鏡子一照立刻現原形。這面鏡子是什麽呢?就是還原法。還原法就是不加絲毫調整地把動作還原,此還原法除下勢和海底針等個別動作可以略有前傾外,其他任何動作都是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。例如起式,如動作前俯了,那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,立即現出動作前傾的醜態;如起式後仰了,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,就立即現出後仰、挺肚、挺胸的醜態;如起式一肩高一肩低,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,就立即現出一肩高一肩低的醜態;如起式撅臀了,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,就立即現出撅屁股練拳的醜態。今天我把這面鏡子說給大家,你們用這面鏡子照我,照你自己,照你的老師,照專業太極拳運動員、教練員,照專家、教授,七、八、九段權威。不論誰一還原就醜態百出,他就是假專家、假權威。今天先簡談至此,今後,我在之三、之四中還要詳論這面鏡子的作用,我要讓那些假專家、假教授、假教練、假太極拳運動員在這面鏡子中現出假太極之原形。
  
十八、綜述
  我今天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楊式新架太極拳的規矩。我根據個人練拳58年的體會,分析了太極拳對頭、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肩、肘、腕、指、胸、腹、臀、腿、腳等等部位的要求,參考了太極拳和道家功的書籍,提出太極拳出於道家,屬於道家,而不屬於別的哪家哪派。太極拳只有一派,那就是道家武當派。以前各種書籍對張三豐祖師以前的師承都說不清楚,我根據手上的資料總結清楚了張三豐祖師的師承,並在我寫的《張三豐祖師簡介》一文中,較全面地介紹了張三豐祖師,此處不再重復。我引用恩師的話,大聲疾呼“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”,指的就是以新楊式爲主的國家体委系統的太極拳。新楊式的楷模,先是恩師的父親,解放後則是我的恩師。目前國內國外的太極拳熱,就像當年的氣功熱一樣,給了不少投機商鑽空子、賣假藥的機會。我贊成全民健身,但我不贊成下裏巴式的太極拳。既然是練太極拳,就起碼應懂得並做到頭頂、肩沈、肘墜、腕坐、指展、胸含、腹實、臀斂、腰松這些太極拳最基本的規矩,否則即使只爲健身,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我更反對以假太極當真太極堂而皇之地兜售,明明是長拳慢練,卻硬說是太極拳。我寫《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》之一、之二,就是針對假太極去的,這就是我的目的。

  先輩太極拳家們一再提醒我們,練太極拳是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。仰臉、端肩、掀肘、直腕、指無形、挺胸、提肚、撅臀、拔腰的假太極,與頭頂、肩沈、肘墜、腕坐、指展、胸含、腹實、臀斂、腰松的真太極,何止是差之毫釐,而是根本沒有絲毫共同之處,所以謬之也不止千里,而是天壤之別。這種太極拳即使全國都在練,全世界都在練,有一個不練的,那就是我。如果這種情況不改,我就繼續之三、之四地寫下去,直至假太極全部消亡。


引用網址
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YoungZen/8750746#trackbacks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