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腳蹬非太極  


2004924 寫於 好亂的傅承


浩瀚的太極,知難,行更難,「知行合一」,更如登天。


太極經論有云:「其根在腳,發於腿,主宰於腰,行於手指;由腳而腿而腰,總須完整一氣,


此句太極名言,劃破幾百年的時空,歷經世世代代太極名家,到現今太極拳界,想在太極界當「家」的,都會把它當做神主牌,以証明自己是正統。


雖然,供奉的神主牌位一樣,各家卻把先祖的遺言,做出不同的詮釋…


而,不同的認知,造成不同的練功身法,到最後,一定是不同的的風格的太極拳,但問題是,顯現在推手的表現上,卻是一致性的,與「舉重原理」無異的,「腳蹬地」方式。



其中最大的分野在「發於腿」這三個字詮釋,它是一個分叉路口,一邊是讓,絕大部份太極同好,往外走向「學力」的旁門,一邊是讓,極少數有智慧的人士,往內走向「無力」的正統;兩邊都是不歸路,走錯路線的人,回歸分岐點的路越遠,只好將錯就錯,而,走對路線的人更是勇於向前,走向更令人仰之彌深、高深莫測的內家修練…


用走錯路的方式,也可能功成名就,只要適時把「腳蹬力發勁」,用學術性的論文,論述「腳蹬原理」,再洋洋灑灑的,舉出其他不一定是正確的立論來佐證,最後讓所有人,霧煞煞,誤認「腳蹬地」就是正確的太極發勁…


但,看似冠冕堂皇的正統傳承,內涵卻變了質,似乎沒有人有能耐力去質疑…


舞龍,這個太極拳界的異議份子,既有幸窺探太極堂奧,也許是自不量力及異想天開,以為自己就是個太極半仙,理應義不容辭去建言:當先師不在時,身負傳承重任的太極拳專家,是否走對路?


看到這裡裡,各位看倌,請勿血脈賁張,自認為專家者,更得保重…


再接下去,就是本人,以經論與實證切入,坦誠的舉出癥結所在所在:


一、到底,「學力」跟「無力」有何差別?


1.「學力」,是指用肌肉的力量:


經論:「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有為…」


是告訴我們,太極的「內勁」,絕不是靠肌肉力量產生,使用肌力與速度去贏人,因那既是先天自然之能,又何必學太極拳…


而,當人老時,肌肉也跟著退化,如果是以肌肉能力為基礎的太極拳,


也將慢慢破功…


2.「無力」是指用意不用力:


經云:「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有為也」,這經典名句,在在告訴我們,太極拳並不是「學力」而有的,又說:「觀老者能禦眾之形,快何能為」…顯然,人老時,速度慢了,肌肉慢慢退化了,但不靠肌肉運作之老者,還能同時擊退眾惡棍…


三、同樣是發於腿的兩種方式:


1.「用力方式」:以臀大肌收縮,使胯關節伸展,產生腳蹬地作用,藉勢用身体,同時把手抬起的方式,與舉重選手抬起桿鈴的方式一樣,用的是,以腳力為起源的,全身肌肉的暴發力。


2.「用意方式」:以身体的質量,經落胯轉換為動量,完全不使用肌內力量(大腿的力量只是用來維持自身的体重,而非發勁)。


四、實際使用上差異:


1.      用力的腳蹬方式:


上半身與下半身方向一致,腳蹬時,才能產生完整力量,發勁時兩手必現強力。


2.      用意的落胯方式:


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方向不一致,因用的是內力,「照樣發勁」,發勁時兩手鬆柔。


五、結論:


「蹬腳而發」,是外力的基礎,「落胯而發」,是內勁的初階,「外力」與「內勁」是兩條永遠沒法交集的平行線。


因此,用力腳蹬的方式,絕非等同太極內勁,如果苦練揣摩五法,卻用蹬地發勁,那就是「內家的走化,外家的發勁」,半調子太極推手!


因此,恕我斗膽的說,鄭曼青祖師的「動手非太極」,只說出了一半,其實,要再補上舞龍的「腳蹬非太極」,來個上下相隨,合成一句「動手蹬腳非太極」,警示後人,不要把太極推手練成半調子。


武術,必兼修武德,一個太極功夫推廣者,也應同時懂得欣賞不同門派的內涵,而不是亙相對立…只因太極推手,既以「以柔克剛、四兩撥千金」為特色,每一個傅承者,所面臨的一定是更多的考驗……


本文引用 舞龍時空筆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