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同門文章----有助於學習心態的建立 
這的確是個問題,而造成他人對楊太的誤解。論壇主練楊太也足十年(說來真快),亦有多年教學經驗,所以了解您所說的狀況,以下就幾點說明個人的經驗:

1. 關於楊家太極拳同號一個個膝蓋受傷的問題:楊太的盤架,熬功操過程確實令膝蓋吃緊,因此膝蓋痠疼在所難免,這時退陰符便顯得十分重要,不過"膝蓋疼痛"與"膝蓋受傷"這兩者定義的判定卻很容易混淆,練功的痛是ㄧ定要吃的,至於為什麼ㄧ定要吃,只有自己去體會了,或其他人願意解釋的請幫忙。至於練到受傷,那就真的需要檢討原因:1.動作不如法--可能是自己要求太過,也可能是老師教錯或不認真(這麼說是很嚴重的,所以為人師自己ㄧ定要有相當的練拳經驗,才能應付各種狀況)2.忽略退陰符--也就是休息不夠,除了團練外,自己練習時建議蹲多久就休息多久,隨時注意自己的體能狀況。總之練拳一定要吃苦,吃不了苦工夫不會長進,但練傷了就要檢討原因,不然反而淪為別人的笑柄就不好了。

2.  肩背僵硬的問題:初學者肩背沒有ㄧ個會是柔軟的,所謂"柔軟"的定義,是依發勁時力源會不會堵到肩背來判斷的,並非自己放鬆覺得不用力就行的(話說回來,若自己放鬆就鬆了,那前人何必如此辛苦練個"鬆"字呢?),沒下五年苦功,肩背要鬆是不太可能的,練五年以上肩背沒鬆的多的是,所以不是要鬆就能鬆的,要苦練。

3. 關於動作機械化的問題:所謂無規矩不能成方圓,但現代人不吃這套,都覺得自己行,所以一入門就要學方圓,這怎麼成呢?動作機械化那只是表象,如果只學那表象,當然會出問題,要探究機械化背後的原因-自省,自覺,自我修正-那才是背後的精神,但光我這麼說是無法體會的,只有這麼被操過而有心得的才曉得箇中滋味。

4. 動作機械化.何來鬆柔何來鬆沉何來轉腰:只有僚下去練,你就曉得鬆在哪,腰在哪,沒練到之前,都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想像來操作,我也是這麼過來的,所以很清楚大家怎麼想。

5. 各門各派.只要聽到口令式的楊家太極拳都搖搖頭--只要自己不搖頭就行了,自己不搖頭也不犯法,練到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,誰看誰搖頭那還很難說。要比較就跟自己比較,自我超越,自然能得到別人尊敬,處處找人比較,嘲笑,只得自慚形穢。武德啊~現代這個世界誰還講武德呢?

既然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,代表這是存在的事實,咱練楊家的就要好好檢討問題所在,為人師或做學生的都要自我警惕,只要問心無愧,隨便他人怎麼說都無所謂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