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的品德人格教育要從體育做起


 


運動選手「頭腦簡單、四肢發達」這句話應該要改寫了,旅美棒球好手王建民、郭泓志、曹錦輝在棒球場上表現優異,2004年雅典奧運跆拳道冠軍選手陳詩欣與朱木炎力克對手,改寫我國奧運紀錄,成就非凡,這些選手在運動場的成就,頭腦其實一點也不簡單。


會運動也會讀書


很多家長認為,學體育沒有發展前景,不會讀書的孩子才去運動,要求孩子好好讀書。其實這是迷思,優秀的運動員除了體力,也需要智力,才能在運動場上贏得勝利。教育是多元價值,人生的路也是多元,孩子一定能在這些道路上,有其突出之處。


在最後決賽時,決定選手勝負的,往往不只是技能或體能,心智能力成為關鍵因素。


能參加奧運比賽,都是該國頂尖選手,具備基本能力與體力,高手過招時在體能、技能上差不多,表現運動員人格成熟度與深度的「心智能力」,便成為勝負的關鍵因素,尤其最後關頭幾秒鐘內的聰明決策,往往決定勝負。世界級運動員,一定是聰明的,我想提醒家長,孩子喜歡運動,就不要阻止,因為有知識學識,也要腦筋靈活,才能面對競爭。


從體育看道德 培養孩子競爭力


台灣學生除了體能活動量不足外,更嚴重的問題是「道德教育」,學生比賽輸了,就指責是對手的錯誤,卻不知道檢討自己。為了讓導正學生觀念,比賽結束後,留5分鐘讓學生自我檢討,最初學生都檢討別人,比賽時電燈不夠亮、裁判不公等理由都有,後來經過教師慢慢引導,學生也開始學會檢討自己。


國際運動競賽儘管比賽輸了,選手仍有風度的向對方致意,但台灣卻是檢討別人,連教師都是,這樣下去,學生未來很難面對高度競爭社會,與國際競爭。


這不僅是體育教學的道理,還有做人的道理,道德問題已是教育與社會的問題。競賽是一場君子之爭,大家依照規則,公平競賽並服從裁判判決。不過,受到社會與政治的不良風氣影響,孩子輸了只會指責別人,其實,好的體育教育能導正社會風氣,尤其體育教育對人格培養、未來發展及社會整體關係相當重要,不過,台灣的家長過於保護及關愛孩子,覺得只要好好唸書即可,其實,正確學習體育運動及規則,與做人的道理相同,而這就是孩子面對未來,最需要的能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